Product category
輕質石油產品(如汽油、煤油、柴油等)的濁點(低溫下開始出現渾濁的溫度)和結晶點(低溫下出現結晶且升溫后不消失的溫度)是衡量其低溫流動性的關鍵指標,直接影響產品在寒冷環境中的使用性能。以下是輕質石油濁點結晶點測定儀的詳細使用方法,包含原理、操作步驟、注意事項等核心內容,適用于行業標準(如 GB/T 6986、ASTM D2500 等)要求的測定場景。
一、測定原理先明確
濁點測定:將樣品在規定速率下緩慢降溫,當樣品中因蠟質等組分開始析出微小晶粒,導致液體由透明變為渾濁時,記錄此時的溫度即為濁點。
結晶點測定:在濁點基礎上繼續降溫,直至樣品中出現肉眼可見的明顯結晶;隨后緩慢升溫,記錄結晶消失時的溫度,重復 2-3 次,取結晶不消失的溫度作為結晶點(若升溫后結晶仍不消失,需重新取樣)。
測定儀的核心結構包括:低溫制冷系統(控制降溫速率)、樣品試管(盛裝樣品)、溫度傳感器(精準測溫,精度≤0.1℃)、攪拌裝置(保證樣品溫度均勻)、觀察窗口(便于觀察狀態變化)。
二、使用前準備:3 步確保儀器就緒
1. 樣品準備:保證代表性
取樣:按 GB/T 4756(石油液體手工取樣法)從待測試樣中取均勻樣品,避免樣品分層或含雜質(若有雜質,需用 0.45μm 濾膜過濾,防止干擾結晶觀察)。
裝樣:將樣品緩慢倒入專用樣品試管中,液面高度需符合儀器要求(通常為試管容積的 2/3,避免降溫時樣品膨脹溢出),且試管內壁需潔凈、無油污(油污會吸附蠟質,導致結果偏低)。
2. 儀器檢查:排除故障隱患
硬件檢查:
確認制冷系統(如壓縮機、冷卻液)正常:若為冷卻液循環型儀器,需檢查冷卻液液位(如乙醇 - 水混合液、乙二醇溶液),不足時補充至規定刻度;若為壓縮機制冷,需確認電源、散熱風扇正常,無異常噪音。
溫度傳感器校準:使用或每月需用標準溫度計(精度 0.01℃)校準
攪拌裝置:開啟攪拌,確認攪拌子轉速均勻(通常 300-500r/min),無卡頓或偏心(攪拌不均會導致局部溫度差異,影響結果)。
環境控制:測定環境溫度需穩定在20-25℃,避免陽光直射、通風口直吹儀器(環境溫度波動會干擾制冷速率,導致降溫不均勻)。
3. 軟件 / 參數設置
開機:接通儀器電源,打開主機開關,進入操作界面(部分儀器為觸摸屏,部分為按鍵式)。
設置參數:
樣品類型:選擇對應的輕質石油品類(如汽油、煤油),儀器會默認匹配標準降溫速率。
溫度范圍:根據樣品預期濁點設置(如柴油濁點通常在 - 10~5℃,可設置制冷溫度為 - 20℃,避免過度降溫損傷儀器)。
攪拌速率:默認 300r/min(可根據樣品黏度微調,黏度大的樣品可適當提高至 400-500r/min)。
三、核心操作步驟:先測濁點,再測結晶點
步驟 1:安裝樣品試管,啟動預冷
將裝樣后的試管放入儀器的樣品冷卻腔中,確保試管底部與溫度傳感器探頭緊密接觸(若有間隙,需用導熱硅脂填充,保證測溫精準)。
關閉觀察窗口,點擊界面 “開始預冷",儀器進入自動降溫模式,此時攪拌裝置同步啟動(攪拌可避免樣品局部過冷,防止 “假濁點" 出現)。
步驟 2:觀察并記錄濁點
當樣品溫度降至預期濁點 10℃ 時,降低降溫速率至 1-2℃/min,同時通過觀察窗口(建議在柔和白光下觀察,避免強光反射干擾)密切關注樣品狀態。
觀察方法:每降溫 0.5℃,輕輕傾斜樣品試管(傾斜角度 45°,避免樣品濺出),觀察液體是否由透明變為 “霧狀渾濁"(即肉眼可見微小顆粒,且放置 10s 內不消失)。
記錄:出現穩定渾濁時的溫度,即為濁點(需精確至 0.1℃,如 “4.2℃")。
步驟 3:繼續降溫,測定結晶點
濁點記錄后,保持降溫速率 1-2℃/min,繼續降溫,觀察樣品中是否出現明顯結晶(通常為白色針狀或絮狀固體,肉眼可清晰分辨)。
當出現結晶后,立即停止降溫,切換為 “升溫模式",設置升溫速率 1-2℃/min,密切觀察結晶變化:
若升溫過程中,結晶逐漸溶解并消失,記錄此時的溫度(記為 T1);
再次降溫至 T1 以下 0.5℃,觀察是否重新出現結晶;若出現,再次升溫,記錄結晶消失溫度(記為 T2);
重復 2-3 次,直至兩次結晶消失溫度差≤0.2℃,取的結晶不消失溫度作為結晶點(例:若 T1=3.8℃,T2=3.7℃,則結晶點為 3.7℃)。
特殊情況:若升溫至濁點溫度時,結晶仍未消失,說明樣品已過冷,需重新取樣測定(避免結晶吸附在試管壁,影響下次觀察)。
步驟 4:測定結束,數據保存
結晶點記錄后,停止儀器運行,關閉制冷和攪拌,將樣品試管取出(注意低溫試管避免直接接觸皮膚,防止凍傷)。
在儀器界面上保存測定數據(包括樣品名稱、日期、濁點、結晶點、操作人員),可導出 Excel 報表或打印紙質記錄(符合實驗室數據追溯要求)。
四、儀器維護與保養:延長壽命 + 保證精度
樣品殘留清理:
每次測定后,立即將樣品試管取出,倒出殘留樣品,用石油醚(或乙醇)沖洗試管內壁 2-3 次,再用去離子水沖洗,最后放入烘箱(60-80℃)烘干,避免蠟質殘留影響下次測定。
冷卻腔內部若有樣品溢出,需用無塵布蘸乙醇擦拭干凈,防止腐蝕金屬部件。
制冷系統維護:
壓縮機制冷型儀器:每 3 個月清潔散熱片(用壓縮空氣吹除灰塵,避免散熱不良導致制冷效率下降);每年檢查制冷劑壓力,不足時聯系廠家補充(不可自行添加,防止制冷劑泄漏污染)。
冷卻液循環型儀器:每 6 個月更換一次冷卻液(避免冷卻液變質、結冰膨脹損壞管道),更換時需排空舊液,用去離子水沖洗管道后再加入新液。
傳感器校準:
溫度傳感器每 6 個月用標準低溫槽(精度 0.01℃)校準一次,校準點需覆蓋常用測定溫度范圍(如 - 20℃、0℃、10℃)。
長期不用保養:
若儀器停用超過 1 個月,需排空冷卻液(循環型),關閉電源,用防塵罩覆蓋儀器,放置在干燥、通風環境中(避免潮濕導致電路板短路)。